有興趣+主動+願意付出時間,就通通都來。
這是最近這二年我帶領科展的策略,不再去想要刷掉誰,誰比較能夠代表學校參加比賽。澎湖縣難得有比賽是不用限定報名件數與總人數的。那麼這就是一種全興趣導向的理念,一種是只要我願意,我就可以得到機會的一條取徑。更是小學教育中彰顯機會公平的一項策略。
教師是扛轎者,一種藉由成就學生來帶出自己價值的行業。與其坐轎,我更喜歡抬轎,看著坐上轎子的人經由自己努力而獲得眾人掌聲,靜靜地在一旁滿意微笑肯定教學成功的雀躍。曾經,我以參加每次科展達到最佳名次為目標,動機其實並不純粹,因為要求華麗成績的背後,學生行前過度的練習、實驗設計的完美無誤,在在顯示出教師刻意捉刀斧鑿的痕跡,康德說,這種把學生視為成就自己工具的作法是不道德的。近年來,心眼漸開,不再以追求獎盃以證明自己一出手便有的虛名,只要願意主動的學生足夠,能開幾組就開幾組,把重心拉回學習過程,讓參加的孩子能夠在科展製作的過程中體會到科學過程的樣貌,而不要只是做完了,對於探究一個議題的能力仍然停留在需要老師給方向才能夠繼續下去的餵養式科學教育。孩子對科學研究流程的掌握、數據的判讀歸納、研究成果的發表,這是一項全方位的教育過程,很難,卻也很值得花時間好好經營。
我是站在轎旁的反抗者、批判者,也是最用力的抬轎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