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科技新書讀後感─人工智慧來了(李開復,2017)

趁著期末六年級畢業後的空檔時段讀了這本厚厚的新書,一解我對人工智慧的半知半解。喜歡關心科技發展以改善人類生活的消息,再加上端午連假與南科家彰兄的一席短語,令我對AI人工智慧有不得不趕快了解的衝動(縱使我對互聯網科技威力仍然一知半解),再加上忘了書名的某本雜誌推薦,於是上博客來買了這本書來看看,所幸李開復平易的文字能夠清楚說明許多AI的關鍵概念,讀起來很流暢,知識性也相當豐富。
身為教師,除了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外,我更關注的是有了AI的國小教育會是什麼樣貎?或許學童上學更安全─除了自動駕駛接送的車子之外,連導護老師都換成了專業的導護機器人,與接送的車子信號一致,當學童聚集達一定數量時,靠近路口的車子會自動停下來讓學生通行,少數橫衝直撞的車子導致的險象環生將不復見。(但,AI時代,小朋友還需要到學校學習嗎?)
也或許AI時代的來臨,教師的角色定位將更著重在引導啟發與人際互動方面,老師不再需要滿腹經綸的陳述性知識,但要如圖書館員般清楚掌握各種知識的提取位置與藝術家般的因個別需求或學習反饋,即時創意安排適性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沈浸式學習的氛圍中習得各種技能,可能組個社群來激發想像是不錯的方式。
更甚者,課堂中如果學生有任何不舒服或噪動,生理感測系統會馬上告知並主動建議進一步的處置。諸如此類,好多好多的想像就會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釋放,是很好的未來想像訓練。
李開復科技扛霸子無庸致疑,但他的文字卻常常有一絲絲的文學味兒,這可能與紮實的基礎教育有關,也可能與長期待在中國大陸有關。讀完此書,總有一股不安與焦慮,書中所舉的AI創新實例始終找不著臺灣這個字眼,縱使郭台銘早在數年前就鑽研機械人技術,但書中支字未提及臺灣在AI的開發潛力或挑戰,在肯定中國與美國牛耳地位與細述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令人看不到臺灣的AI未來,或許因為銷售對象緣故,這位在臺灣出生的科技巨擘,一直沒有提出對臺灣AI的產業發展與建議,這是我覺得很焦慮的一部份。
綜合來說,這是一本入門AI人工智慧的好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激發人類未來與機器共存的生活方式的想像,如果發揮機器深度學習仍無法取代的原創性,人類將會與AI和平共存而過著更美好的生活。最終警語─如果你的工作是屬於5秒之內可以完成的內容,那麼你的工作極有可能在未來被機器所替代~~

書籍介紹與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nio203/products/0010750425?utm_source=nio203&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7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